何韬
对鸟类迁徙的一些探索
何韬专业号 | 2025-5-19

现在许多鸟类学家利用环志和更先进的卫星定位系统等对鸟类进行定位跟踪,力图破解鸟类迁徙之谜。作为业余爱好者,我们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因此就难以知道鸟类迁徙是靠什么导航,走什么样的路线,在哪些地方停歇等问题。但是却也想从自身的长期观察和网上搜到的各种有关信息中探索另外一些有趣的问题。

比如为什么同一地区有些鸟类要迁徙,而另一些却不迁徙?为什么有些鸟迁徙路线很短,只在北半球迁徙,而另一些却要穿越赤道去南半球?为什么它们要走这条路线?特别是:为什么有些秋天应该向南方迁徙的候鸟,会先向北方走一段?为什么有一些我们这里从未出现过的鸟,突然就出现了呢?诸如此类关于鸟类迁徙的有趣话题。

根据多年来的学习、观察和思考,我探索生物行为、形态的基本观点是:

(1)动物的基本行为、形态都不是偶然的,现象背后必有原因。

(2)动物的行为、形态都是要有利于它们的核心利益,违背核心利益的迟早都要被淘汰。

(3)动物的核心利益就是要有利于它们的生存与繁衍。

下面先列出鸟类迁徙的有关问题,然后试图运用上面的基本观点逐一破解:

1、在北半球,鸟类冬季向南迁徙的主要原因是冬季北方太冷受不了?还是冬季北方缺乏食物?

试回答:我们不妨先考察下:哪些北方鸟类在冬季不迁徙,哪些要迁徙。

在鸟类中各种松鸡、榛鸡、雪鸡、雷鸟、石鸡都是不迁徙的留鸟;而各种北方的秧鸡、骨顶鸡、各种鹤、各种天鹅、大雁、野鸭都是迁徙的。

普通秧鸡©黄凎

小天鹅©黄凎

而上述迁徙不迁徙鸟的生活习性上的最大差别就是:那些不迁徙的鸡类它们都是在陆地上取食的杂食鸟,冬天它们刨开地表的积雪仍然可以吃到植物的根茎和虫子,所以它们可以不迁徙;而那些靠水生物为食的天鹅、雁鸭和秧鸡却因为湿地和水面结冰而无法吃到水里湿地里的鱼、虫、植物根茎等食物,所以它们要迁徙。这样看来决定鸟类迁徙与否的关键因素就是看它们冬季在北方能不能找到足够的食物。而寒冷只是间接因素。

为了多一些证据,不妨再看看雀形目小鸟。我们看到北方一些吃昆虫的小鸟,如各种柳莺、鹟、鸲、卷尾、伯劳等等都是要迁徙的,这是因为冰天雪地的冬季,昆虫难以寻找,那么这些吃虫鸟只能南迁;而杂食的乌鸦、星鸦、大山雀、交嘴雀等仍然能够找到松果等植物的果实和动物的尸体为食,它们也不向南迁徙。

北红尾鸲雌鸟©黄凎

黄眉姬鹟©黄凎

还有一些鸟,如太平鸟冬季会为寻找食物游荡性越冬。显然它们游荡也不是怕冷,而是为了努力搜索在冬季比较贫乏的食物。还有一个有力证据:就是近年来,东北一些保护区的丹顶鹤,因为冬天有人工投食,它们就会不顾冬季寒冷,留下来过冬。这也进一步证明,候鸟之所以南迁,并不是它们怕冷,而是没有食物维持生活。

丹顶鹤©黄凎

上面这个答案,其实也回答了为什么有些北方鸟类冬季要南迁,而另一些却不南迁。结论就是:它们的食物不同:如果它们的食物被冰封,或者骤减,它们就要南迁,如果食物仍然能够维持生活,它们就得过且过并不冒险南迁。

顺便提一下:那么为什么北方兽类多选择冬眠,而鸟类选择迁徙?

试回答:鸟类有翅膀,迁徙比较容易;而兽类迁徙比较困难,钻洞冬眠却比较容易。它们各自发挥各自的特长。

绿头鸭©黄凎

2、现在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提问:我国南方四季如春,那些在南方过冬的冬候鸟,为什么不留在温暖富饶的南方繁殖,而要冒险长途迁徙到北方繁殖?

试回答: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找一些同一科的鸟,看看哪一些是要去北方繁殖的,哪一些又是我们南方的留鸟。从它们不同的生活习性中,找到答案线索(之所以找同科鸟作比较,是因为它们相同的因素多,可以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

先看我们熟悉的鸫科。鸫科大多数鸟比如白腹鸫、灰背鸫、乌灰鸫、白眉鸫、白眉地鸫、虎斑地鸫等等夏天都是要去北方繁殖的。只有乌鸫是留鸟。

乌鸫与其它鸫不同处是:乌鸫喜欢在人类居住地附近活动。育雏期,它们常常在居民点周边的菜地、草坪、湿地捕捉蚯蚓等。在市区各公园,经常看到乌鸫亲鸟嘴衔6、7条蚯蚓从草坪往巢区赶回育雏。那么看起来夏天乌鸫有足够 食物供它们育雏。它们就愿意留下来做留鸟。而其它比较畏人,主要在山林里越冬的鸫在夏天就没有那么肥沃菜地草坪,没有那么多蚯蚓和昆虫供它们育雏。再看,北方夏天日照长,昆虫和植物都呈爆发式增长。又没有南方那种难以忍受的高温。非常有利于各种鸟类觅食、育雏。所以它们选择做候鸟迁徙到北方繁殖。

灰背鸫©黄凎

乌鸫©想睡觉的一吱猪

乌鸫(亚成鸟)©想睡觉的一吱猪

再看看鸲。和鸫一样,夏天去北方繁殖的鸲也非多。北红尾鸲、红胁蓝尾鸲、红喉歌鸲、红尾歌鸲、日本歌鸲、蓝喉歌鸲等统统都是北方来的冬候鸟。留鸟只有鹊鸲、红尾水鸲。鹊鸲和乌鸫一样,也是喜欢在人类居住地周边生活。人类的垃圾,肥沃的菜地、湿地、公园土壤里都有它们丰富的食物。另一种红尾水鸲生活在水边湿地,夏天也是 滋生虫子的地方,因此它们的食物也是非常丰富。 那么这两种鸟当然愿意留在南方这边做留鸟了。

红胁蓝尾鸲©黄凎

3、为什么有些要到南方越冬的候鸟繁殖期后,不是直接飞往南方,而是先向北方飞一段再转向南方?例如从网上得知北京雨燕秋迁不是直奔南方,而是先向西北蒙古草原飞,然后一路转向西南慢慢觅食慢慢飞,经过西部的哈萨克斯坦、伊朗等国,并且在赤道非洲逗留几天,最后在非洲西南部越冬。那么它们为什么要先向北方绕?

试解答:按我的观点:北半球秋迁鸟类的迁徙都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地方,有更长的觅食时间。能够得到更多更好的食物,从而有利于它们健康生存;而春天则还要找到更好的繁殖筑巢环境。普遍的情况是:秋天随着天气变冷北方昆虫迅速减少,植物也被冰雪覆盖,食虫候鸟就会向南方迁徙。

但是,我认为雨燕的情况有些特殊。你看,它们翅膀尖长,飞行能力超强。要飞到南方越冬是一件比较容易,几天就能完成的事情。它们是没有必要早早的匆匆赶往南方。这时候它们要去的南半球还是冬天呢。当7月下旬它们繁殖期过后,北方的蒙古草原白昼还很长(比北京还长),草原上蚊虫、蝗虫之类昆虫还很多。又没有高大森林阻拦,非常有利于雨燕在空中穿梭觅食飞虫。所以它们就会拖儿带女一路向西北迁徙到蒙古草原。让幼鸟吃的更饱更强壮些。直到日照渐短,昆虫少了,再一路沿着多草原的哈萨克斯坦和伊朗等国向西南迁徙,这还是因为开阔草原更有利于它们空中觅食。到了秋分时节,赤道附近日照最长,最有利它们觅食。它们又会在赤道呆一段时间,它们的越冬地应该也是西南非洲纳米布沙漠边缘的稀树草原。这里的12月和蒙古的6月一样,都是白昼长昆虫多,非常适合它们觅食的。所以说它们这样迁飞基本上能保证每天都处在最长的日照下,有最长的觅食时间和最多食物。这对于雨燕这种新陈代谢强烈,每天需要大量觅食以保证身体健康是最有利的。

以上解释我认为是最贴合跟踪到的北京雨燕迁徙行踪路线和时间。但是也有观点认为它们绕道西北是为了避开喜马拉雅山脉阻拦。可是这种说法解释不了它们为什么要先向北飞到蒙古草原。还有从东南亚绕道不是更近吗,为什么要绕到北方?

白腰雨燕©老兵

再看:黑嘴端凤头燕鸥夏季在闽浙沿海繁殖成功后,观察到至少其中的一大部分不是直接南下到菲律宾等地的越冬地,而是逆转向北到江苏南通和山东青岛附近海域,逗留一段时间后才南下到越冬地。这又是为什么?

试解答:与北京雨燕相似,我认为它们先北上也是为了更好的觅食。

许多鸥类觅食都是跟随太平洋暖流带来的浮游生物和鱼群。黑嘴端凤头燕鸥应该也是如此。8月份浙江福建的海洋仍然很温暖,太平洋暖流在东海的一条支流依然势力强大,这支暖流继续北上到青岛一带。而这些随暖流随鱼群迁徙的燕鸥,就会来到青岛外海觅食。天凉后再转南到它们的越冬地。同样,燕鸥们超强的飞行能力是允许它们这样先向北,再向南的迁徙飞行。

但也有观点认为:燕鸥向北到青岛,是因为���岛外海岛1930年代曾经是这些燕鸥的繁殖地。燕鸥们是为了思念故乡老祖宗才迁徙去那里的。但是我认为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人类是情商最强的,清明节扫墓也只记得前3、4代的祖宗。鸟类怎么可能为80多年前20、30代之前的祖宗到那么远去?鸟类几十代、几百代之前的祖宗有成千上万,它们是不是每个祖宗生活过的地方都要拜访一下?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对它们的核心利益没有任何好处的。强调下,鸟类的重大行为都是为了核心利益。为了自己和后代更好生存。太多事实表明动物所做的都是主要考虑自己的生存和繁衍,是不会有无私的感情的。虽然动物的母爱也会很强大,但是动物母爱本质上也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基因能够更好的延续下去。

黑嘴端凤头燕鸥©黄凎

再看,为什么黑枕王鹟繁殖于我国北纬25度以南。秋天却会逆转而上,来到北纬26度的福州?

试回答:这应该也是同北京雨燕是一个道理。福州地区昆虫从3月份开始繁殖,数量开始增加。高峰期应该在8月份。但是9月初还非常多。而这时候黑枕王鹟南方繁殖地的昆虫却因为王鹟等鸟类育雏的大量捕食而骤然减少。那么在经过一轮繁殖后,种群数量大量增加的黑枕王鹟就会感到繁殖地食物不够吃。其中的一部分就可能北上福州平原开发新的觅食地。今年1月份已是冬天最冷季,它们还留在福州高盖山,不回到南方。那也可能是它们认为有福之州,很适合它们生活。说不定它们全年都要在福州定居了。

黑枕王鹟©黄凎

4、每年红尾伯劳总是最早的秋迁福州的过境鸟,而且几乎总是先看到它们的亚成鸟,这是为什么?

试回答:红尾伯劳最早秋迁路过福州,是因为它们的夏天繁殖地离我们这里特别近吧。其它繁殖地离福州比较近的候鸟其实也很早就到了,只是它们数量稀少,不容易被看到。比如我有一年8月6日就看到秋迁来福州的绶带鸟。而最早见到秋迁的红尾伯劳也差不多是这时候。那为什么先看到的红尾伯劳都是亚成鸟?这可能是亚成鸟在它们出生地没有领域,育雏期过后独立生活时会遭到成年鸟强烈排挤,那就只能南迁。这似乎也说明了许多候鸟迁徙几乎不靠老鸟带领,而是基因本能。

红尾伯劳©黄凎

在2019年7月21日东湖鸟调时,我意外观察到一只赤颈鸭亚成雄鸟。它的雄性繁殖羽还完全没长好,浑身非常的斑驳古怪。这比正常的赤颈鸭来福州的时间整整早了3个月!我想它的迁徙故事一定不简单。可能是它的母亲在它未成年时早早被猛禽猛兽捕杀,失去母亲照顾的它就会被家族排挤,落单后又被猛禽驱赶,而刻在基因里的本能指导它向南迁徙,才会这么早来到福州。当然,这只是猜想。

赤颈鸭©黄凎

5、迷鸟指偏离正常分布区域,由于迁徙过程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导致迷路而罕见的出现在某地的鸟种。每一只迷鸟,似乎都有一段神秘的故事。都是观鸟人热烈追求的高光鸟。那么它们落单的原因是什么?

试回答:迷鸟落单的原因可能有好几种:

(1)是身体有伤病。跟不上队伍,自己乱走迷路。比如2012年落单福州森林公园白鹤亭附近山坡的一只罕见的红胸田鸡,没过几天就发现它死在那里。还有2014年落单金牛山樱花园的红翅绿鸠雄鸟,行动笨拙,嗉囊臌胀,看起来就是有病食物不消化的样子。几天后它来到师大长安山公园,两天后死在那里。

不是迷鸟也有因病落单的。例如2020年早春落单罗源湾一只卷羽鹈鹕。观鸟者亲眼目睹它从天上飞行的鹈鹕队伍里滑落下来。上前救助无效,几天后死去。它的标本还保存在森林公园里的自然宣教中心。以上几个例子是伤病严重的的落单鸟,应该也有不少病情没那么严重的落单鸟。

鸟类的伤病,有一些是有传染性的瘟病,例如红翅绿鸠病死的那年,高盖山也罕见的来了20多只斑尾鹃鸠。这些斑尾鹃鸠感觉一天比一天更无精打采,越来越缩头缩脑。后来应该也全部死去。既然是集体发病,那应该就是传染性瘟病了。

还有一些受伤落单者可能是被猛禽猛兽等追击甚至咬伤啄伤,落荒而逃迷路的落单者。

红翅绿鸠©游弋

卷羽鹈鹕©黄凎

(2)在福州森林公园樱花园,有几年冬天在最寒冷的一月份都发现有本应该生活在我国西部的蓝喉太阳鸟的亚成雄鸟来樱花园觅食花蜜。别看这些亚成蓝喉胸部只有几点点红色,身上基本还是幼鸟羽色,但是飞行悬停却灵活自如。甚至还会驱赶身边的叉尾太阳鸟。那么它肯定不是伤病鸟,而且夏天在我省武夷山脉等高海拔山区也从未发现蓝喉太阳鸟繁殖。那么它们大概率还是来自陕西、四川等遥远的西部山区。我认为这些落单鸟都是亚成雄鸟也并非偶然。电视上常见被逐出狮群的都是亚成公狮,因为它们是狮王的潜在竞争对手,必须被驱逐。那么这些亚成雄鸟也很可能是类似原因被驱逐。还有2024年1月落单花海公园的丹顶鹤,丹顶还不够红,那也可能是在它们越冬地盐城等地受排挤,不得不继续向南迁飞的亚成雄鸟。

丹顶鹤©黄凎

(3)还有一些迷鸟可能是跟错了队伍。例如在福州非常罕见的琉球山椒鸟,会混入赤红山椒鸟群活动。它们很可能就是被赤红山椒鸟给带到我市的。1992年冬天我在师大长安山几只黄腰柳莺中发现一只黄顶的戴菊雌鸟。它也像是被黄腰柳莺从北方带过来的。

黄腰柳莺©黄凎

(4)另一些迷鸟可能是饲养的逃逸鸟。比如福州地区野外出现的各种鹦鹉基本上就是逃逸鸟。西部的白腰鹊鸲曾经出现在福州烟台山还有一年出现在农林大学。也像是逃逸鸟。还有前年在龙岩出现的斑头雁也像是逃逸鸟。斑头雁生活在西部高原,但是近年来我们这边养殖的也不少。闽江口保护区就养了一群。现在还剩1只?其余都逃逸了吧?

有一些我市的冬候鸟数量很少,比如棕腹大仙鹟、山鹡鸰、应该只是罕见冬候鸟,而不能算迷鸟。福州是在它们的迁徙路线上。而另一些,如方尾鹟、蓝额红尾鸲等,福州并不在这些西部鸟迁徙路线上,那应该算是迷鸟了。

山鹡鸰©黄凎

还有一些西部鸟它们在东南沿海以前数量稀少,我们认为它们是迷鸟。可是近年来它们越来越多,似乎要从西部扩散到我们东部定居了。例如在1970年代之前黑翅鸢、红耳鹎等等就从没出现在福建鸟类的记录里。但是现在它们都很常见。方尾鹟在西部云贵川非常多,这几年它们也偶尔出现在福州。算是迷鸟吧,但是过几年也许就大量扩散过来了。

红耳鹎©黄凎

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国的森林、湿地上的鸟类是受到了保护,打鸟捕鸟的人大大减少,各种鸟类种群数量多有增加。就会有更多的迷鸟、罕见鸟在冬季,在迁徙的春秋季节光临我市。或者做客,或者就安家落户不走了。作为观鸟爱鸟人士,我们能在家门口观赏它们也是有福了。但也要注意不能过度追逐惊扰它们,让它们无法正常越冬,无法筑巢安家。

 

📣注:本文仅代表个人看法。

作者介绍

|黄凎

教师,协会资深会员,资深鸟人。观鸟五十余年,期间在多家刊物发表过鸟类研究文章。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